健康教育

健康知识

“瘦”益匪浅!新一代减重药物如何让您健康享“瘦”?

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发表于:2025-11-05 10:49  点击:

       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超重/肥胖患病率已突破50%,意味着每2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人正面临体重超标的困扰。
       肥胖不仅带来体型变化,更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,显著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脂肪肝等风险。
       传统减重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、代谢手术等,现在又有了新选择——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。想使用这些药物,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?湖南光琇健康管理中心为您答疑解惑。
 
       什么是肥胖?不仅是体重数字
       肥胖指体内脂肪组织的过度积累,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疾病。中国肥胖工作组和中国糖尿病学会通常用体重指数(BMI)来评估:
       正常体重:BMI 18.5-23.9 kg/m²
       超重:BMI 24.0-27.9 kg/m²
       肥胖:BMI ≥ 28.0 kg/m²
       光琇健康管理中心提醒您,BMI不是唯一标准,腰围也是重要指标,超标(男性≥90cm,女性≥85cm)即提示腹型肥胖。
 
       科学减重新选择:肠促胰素类药物
       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通过激活胰高糖素样肽-1(GLP-1)、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(GIP)或胰高糖素(GCG)受体,调控食欲、延缓胃排空、改善能量代谢。国内已获批体重管理适应症的药物主要有5种:
 
“瘦”益匪浅!新一代减重药物如何让您健康享“瘦”?
 
       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减重,还能带来许多健康益处。
       心血管保护:司美格鲁肽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
       改善脂肪肝:司美格鲁肽和玛仕度肽能显著改善肝脏脂肪含量
       控制血糖:替尔泊肽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
       改善呼吸:替尔泊肽能显著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
       保护骨骼:司美格鲁肽能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
 
       哪些人适合用药?
       肠促胰素类药物适用于:
       肥胖(BMI≥28kg/m²);
       超重(BMI≥24kg/m²)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脂肪肝等)。
       使用时需要注意:
       有胰腺炎病史、反复发作的胆结石胆囊炎或甘油三酯(TG)≥5.7 mmol/L的患者应当慎用;
       有自杀企图或意念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;
       个人或家族有甲状腺髓样癌(MTC)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(MEN2型)病史的患者禁忌使用。
 
       科学用药有这些注意事项
       光琇健康管理中心提醒您,使用这类药物需要遵循科学原则:
       1.用药前评估:明确肥胖类型,评估肥胖程度和相关代谢异常
       2.剂量滴定:从最低剂量起始,每4周增加一个剂量级别
       3.剂量维持:尽可能达到推荐的最大维持剂量
       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耐受,可适当下调维持剂量;对于耐受性好的重度肥胖患者,可酌情缩短递增间隔。
 
        此外,我们要注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——胃肠道反应,可通过“3E”策略管理:
        教育:告知患者症状通常是暂时性的,指导少食多餐、避免高脂辛辣食物
       递增:遵循说明书逐步滴定剂量,不耐受时放缓速度
       处理:轻度时调整饮食,中度时暂停剂量递增,重度时短期使用对症药物
 
       生活方式干预:不可或缺的基石
       药物治疗必须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:
       饮食控制:每日500-700千卡能量负平衡饮食,限盐减重(每日盐摄入≤5克)
       规律运动: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(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车)
       充足睡眠:睡眠不足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体重增加
       心理平衡:保持积极乐观心态,避免负面情绪